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包含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可见,这三个层面有着一定的区分,不过,不同内容之间,以及它们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之间存在关联性。认识这些关联性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是一个包含地理、血缘、民族、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概念,指在相对固定的地域内,由单一或多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与国家相比,社会的外延则更为宽泛,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大社会”指人类社会,“中社会”指由国家或民族构成的社会,而家族、家庭可以称作“小社会”。而个人是国家、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国家、社会是个人不同规模的联合体,这是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的规范,但又不仅仅限于个人,企业也应该讲诚信,国与国之间交往也应该讲诚信和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美好社会的价值凝练,但公民个人也应该自觉追求自由、平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应该追求的最高价值,但这离不开公民个人的参与。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区分是相对的,其中也有交叉,这种交叉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固有的根本、重要源泉。这里我们仅以富强、和谐、爱国、诚信、友善为例。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有着丰富的富强思想。先贤认为,富强是立国之基,《管子·形势解》就指出,“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又认为,富强是道德教化的基础,《管子·牧民》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思想,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之一,包括身心和谐、人人和谐、天人和谐等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密切。《孟子·公孙丑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比天时地利都更为重要。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谐思想还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荀子·王制》所说,在林木的生长期,“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在鱼鳖的繁殖期,“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只有“谨其时禁”,才能使百姓“有余材”“有余用”。
“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贾谊《新书·阶级》提出“国尔忘家”的口号,曹植的诗中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说法等。梁启超在《爱国论》中说:“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可以说,爱国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结合点。
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固有观念,体现的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精神。《朱子语类》中有“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礼记·大学》中也指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信”的含义也是诚实不欺,主要指在朋友关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论语·学而》就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针对当下存在的诚信危机,我们必须从精神和道德层面大力提倡诚信价值观。
友善在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尤为丰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友善”的主要含义是亲密友好,《汉书》中有“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的记载。中国传统的“友善”指向的主要是人伦关系,但也扩展到人与物的关系。《孟子·尽心上》认为,“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可以说“友善”既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道德规范之一,这本身就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内在关联。
总之,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