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艾滋病患者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记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来源: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作者:赵润五时间:2016-09-27 00:00:0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因为身染艾滋病病毒,他们将自己隐匿在阴暗的角落中,在恐惧和歉疚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在这个边缘的群体里,融于主流社会的希望随时被消解,与家庭的关系中则多出了无数的秘密和悲剧,有人过着阴阳交替的双重生活,有人则被“捆绑”得无法动弹。

9月19日,记者走进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科,这里有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他们面临的是被称为“超级瘟疫”的艾滋病,面对的是一群躲避阳光的弱势群体,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他们用爱心、勇气和青春,诠释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科室的医生、护士,就是这样一群“艾心”天使,他们用自己温暖的心照亮了艾滋病患者的一方晴空。

在危险面前,别人退缩她们却迎难而上

 艾滋病,如今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但对不少市民而言,“闻艾色变”依旧是普遍的反应。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当人们对艾滋病心怀恐惧时,她们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艾滋病护理战线上默默奉献着

在艾滋病房里护士们每天都是一手推着治疗车,一手推开病房门,热忱地问候每位患者。“现在给你治疗,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哟。”她们一边治疗一边笑着和患者聊天。把药递到患者手中,精心擦拭患者身体,帮患者盖好被子……这些动作她们已重复了上万次,每次做得都很专心。大家知道,艾滋病最直接的传染源就是血液,每次给艾滋病病人检查治疗时,医务人员都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其中给病人静脉注射难度最大,即便严格依照护理程序操纵还是不可避免触及“职业暴露”这根“高压线”。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比其它的职业暴露风险更大,后果更加严重和突出。遇职业暴露时服用预防用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药物反应,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家庭压力,自己怕被感染上艾滋病,家人也怕被连累。护士小唐就曾碰上过这样的困难,消息传来,全家人都惊呆了。职业暴露后要服用药物预防, “那段日子每天做噩梦,吓醒后,浑身上下都是冷汗……”回忆起这一幕,小唐的眼圈又红了。“说不畏惧那是假的,但病人就是病人,总要照顾,这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对她们所付出的爱,其实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理解和接受。世界是残酷的,很多病人在习惯了他人的抛弃与白眼以后,根本不相信还会有人真心对他们好。歪曲、对抗、对医护人员言语欺侮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是人,他们也会流泪,但擦干眼泪,调剂心情,工作的岗位上仍然会准时出现他们的身影。

2007年底,医院艾滋病科正式成立。如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艾滋病科已成为桂林市重点专科、医院的特色科室,对艾滋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达到区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开放床位48张,现有医护人员31名,其中3人是桂林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科室由病房和抗病毒治疗门诊组成,是全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诊疗最规范、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感染性疾病科室。病房主要收治各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患者,至今已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000余人次,晚期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连年下降,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也从桂林市扩展到了周边省市县。抗病毒治疗门诊已累计治疗患者2600余例,同时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水平在全区也是名列前茅(在2014年全区十四个市级抗病毒治疗点的规范化检查中,院排名第一)。

一片冰心,悬壶济世。由于工作出色,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区防艾攻坚工程集体奖”、桂林市“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把患者当朋友,让枯萎的生命再度绽放

2014年初春的一个深夜,一阵阵警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辆警车载着一位女艾滋病患者来到了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车一停稳,几位身着警服的警察便带着一位戴着手铐的艾滋病女患者来到了艾滋病科,原来这是一位艾滋病合并躁狂型精神病的患者。

到了病房,解开手铐,改用约束带约束后,患者开始狂躁不安,用尽全身的力气,挣脱约束带后,疯狂的掀床褥,砸门窗,歇斯底里的喊叫吵得整个病房鸡犬不宁,患者随时都有伤人的可能。面对这样的危险,医护人员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每天为她买来吃的、喝的,不厌其烦地为她更换弄脏的被褥,顶着恶臭,一遍又一遍地清理一地的大小便,24小时守护在她的病房外,以防她有自伤的举动。为此,科主任徐茹、护士长蒋娴每天都很晚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有一天,患者用从墙上抠下的瓷砖,不停的割手腕,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好紧急求助消防部门,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用约束带重新将患者束缚在床上。门坏了,窗烂了,墙破了,水电设施都毁坏了,即便如此,医护人员没有丝毫抱怨,而是每天为孤身一人的患者换洗、擦身、喂食、喂药,一连42天,直到患者好转出院。在患者住院的42天中,医护人员的每一次走近,都有被打伤、抓伤和感染的危险,常有病人问他们:“你们每天护理这样一个躁狂的艾滋病人,怕不怕?”,其实我们的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躯,有的家中有嗷嗷待哺的孩儿,有的家中有年迈多病需要照料的父母,能不怕么?然而,是博大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忘却了个人的安危,无论病人的传染性有多大,情况有多危险,他们一样给予精心周到的治疗和护理。

在工作中,艾滋病科的医护人员不但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努力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廉洁行医,视病人如亲人,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为让县里来的病人及时看上病后赶路回家,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很晚才下班;他们经常为生活困难的患者购买饭菜及生活用品;为远道而来的患者资助检查费、路费;为儿童患者过生日,购买新衣、玩具;曾为门诊就诊的患者免费提供早餐;为住院患者免费赠送奶粉和营养汤;对吸毒或对免费政策和治疗程序不理解,对医护人员进行人身威胁的病人,他们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病人,让病人感激不尽。近年来,艾滋病科医护人员共为贫困患者捐钱捐物1万余元,减免治疗费用10余万元,深受病人好评。

曾经,一位40岁的女艾滋病患者患病后被其丈夫抛弃,入院时身无分文,病情十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且带着一个3岁的小女孩。我院考虑到患者的实际困难,决定对其免费救治,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为其洗头洗澡、喂水喂饭,并轮流照看她的女儿,主管医生李巧玲还经常给她女儿买吃的。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时,患者激动地握住护士长蒋娴的手说:“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11年的时候,病房收到一名“三无”艾滋病病重患者,病人进院时灰头垢面,臭气熏天,旁人看了惟恐避之不及。这时候,护士小赖来了,端着大盆的温水给病人擦身,一遍又一遍;没有衣服,她从家里拿来给病人换上;没有亲人护理,她到食堂买饭,一口口地喂给病人吃。“放心,有我们在,一切都会好的!”真情的话语热彻心扉,病人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半天才吐出一句“没想到,你们会这么好……

防艾宣传,请不要谈“艾”色变

   “ 有的家庭中,因为有人感染艾滋病,所有邻居都不敢跟他们有任何接触,家里人也抬不起头。这是对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二次伤害。艾滋病科护士长蒋娴说,社会应该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关怀,避免他们恶意传染他人,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其实“最好的治疗是预防”,这是医疗界推崇的理念。作为桂林市艾滋病防治定点医院,近年来,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充分利用板报、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组织医护人员上街开展“12.1--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宣传活动及到社区、学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课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民众防艾意识,为防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为全市的业务指导中心,为培养防治业务骨干,壮大防治队伍,提高防治能力与治疗水平,近年来,该院多次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对12县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人员及该院职工进行培训,使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